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促进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把促进农业产业集群发展作为重点方向和重要内容,打造农业产业集群。
1、《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要“有序开发优势特色资源,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形成特色农业产业集群”。
2、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支持各地立足资源优势打造各具特色的农业全产业链,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3、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依托乡村特色优势资源,打造农业全产业链,建设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4、2020年,农业农村部印发的《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提出,要培育品种品质优良、规模体量较大、融合程度较深的区域性优势特色农业产业集群。
5、国家加大项目扶持力度,农业农村部会同财政部实施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支持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等项目建设。截至2021年,中央财政共投资344亿元,支持建设10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188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1109个农业产业强镇,从省、县、镇不同层面,围绕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建设农业产业集群。
5、通过中央财政资金的支持引导,聚焦重点区域和关键环节,加强生产基地、仓储保鲜、初加工、精深加工、现代流通、品牌培育等各环节建设,促进“产加销服”“科工贸金”“农文旅教”全产业链发展,建成了一批产值超1000亿元重点产业集群和产值超100亿元的优势产业集群,有力带动引领了乡村产业发展。
二、龙头企业是乡村产业集群式发展的骨干力量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出台系列政策发展壮大农业产业龙头企业。
1、加大培育力度
农业农村部加快培育壮大龙头企业队伍,持续开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认定工作。目前,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已达1547家。同时,指导各地建立龙头企业培育认定体系,培育县级以上龙头企业9万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近1.8万家,初步形成了国家、省、市、县四级联动的乡村产业“新雁阵”。
2、加强财政支持
在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农业产业强镇项目申报实施过程中,明确要求所选主导产业必须有多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对联农带农机制完善、效果明显的龙头企业,中央财政资金以以奖代补的方式给予扶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促进产业集群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3、优化政策环境
国务院相关部门出台系列就业补贴、税费减免、信贷优惠、贷款延展、租金减免等政策,引导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2019年,人民银行会同农业农村部等部门印发《关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银发〔2019〕11号),明确了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及联合体发展的政策措施。2020年,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农业农村部向金融机构推荐农业企业享受专项再贷款、支农支小信贷优惠政策。据调查,4万家农业企业享受信贷优惠政策,授信总额近2000亿元。
例如,国家在促进乳业产业集群发展方面,一是中央财政累计安排5亿元,支持建设天津市宝坻区现代农业产业园、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现代农业产业园等8个乳业现代农业产业园。
二是中央财政累计安排1.85亿元,支持建设河南济源市梨林镇、湖南城步苗族自治县长安营镇等22个农业产业强镇发展乳业。
三是中央财政累计安排5.5亿元奖补资金,支持建设天津都市型奶业产业集群、陕西关中奶山羊产业集群、河北环京津奶业产业集群、辽宁良种奶牛产业集群、新疆兵团军垦奶业产业集群等5个奶业产业集群。通过项目建设,推动建设标准化原料基地,发展农产品加工营销,健全经营组织和服务体系,推动乳业集群化全链发展,提升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成功经验给了我们发展农业产业集群的信心,从趋势上看,今后若干年,将以规模种养为基础、以农产品加工为支撑、以现代商贸物流为引领,聚力打造集研发、生产、加工、储运、销售、品牌、体验、消费、服务等于一体的农业全产业链,构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业态丰富、创新活跃的现代乡村产业(集群)体系,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三、农业产业集群式发展的优势
任何事物的发展过程都是其发展优势由低级向高层不断培育提升的过程,我国农业产业集群式的发展也是如此。农业产业集群的提升要按照“发展基础优势、农业生产优势、农业产业化优势、集聚发展优势、创新引领优势”的基本路径稳步推进,并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和现代农业加快发展的。
1、“发展基础优势”,指农业发展的综合环境条件,包括生态环境、资源条件、生产设施条件、资本及劳务数量和质量等投入要素,投资主体和市场发育水平等自然与社会经济条件共同组成的发展基础优势,也是决定产业发展的水平和高度的基础条件。但“发展基础优势”仅仅是潜在优势,只有在相应农业产业发展后,才真正转化为产业优势,其转化效果由农业发展规模和发展水平决定。
2、农业生产优势。由生产要素投向某一农业生产而形成的发展优势,主要表现为农业生产规模优势、农产品质量优势、农产品价格优势和农业生产成本优势等方面,最主要地体现为规模优势,通常所说的某某县为粮食大县、养猪大县或蔬菜大县,某地为全国或某省重要的林果基地、蔬菜基地等等,主要说的是生产规模优势。
3、产业集群化优势。即通过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伸产业链条、完善农业产业体系和扩大产业规模,推进农产品转化增值和农业产业化发展。农业产业集群式发展的优势,是通过产业化组织方式实现一、二、三产业经营主体的利益联结和产业融合,形成产业化联合体和产业一体化经营格局,大大拓展农业发展空间、降低农业发展风险、提高农业发展效益。
4、产业集聚发展优势。包括产业集聚、要素集聚、功能集聚三个层面的集聚。其中“产业集聚”就是通过引导生产、加工、物流、服务等关联配套产业集聚集群发展,构建良好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形成产业发展的集聚高地,成为产业发展的核心增长极。
“要素集聚”是随着产业集群发展,对现代产业要素集的需求和吸纳能力快速提升,加快了产业资本、人才、需求、信息、文化等要素向产业集群高地集聚,要素集聚是产业集聚和集群发展的结果。
“功能集聚”是与产业和要素集聚相伴而生的,也是产业和要素集聚的必然结果,即随产业和要素集聚能力的增强,在产业集聚区不仅强化强化了生产、加工等功能,也培育完善了技术转化、产品交易、物流运输、产业会展以及规划咨询、品牌设计等产业功能,并在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功能的基础上,适应消费多元化需求,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创意农业、体验农业、康养农业、电商农业等农业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业新功能,形成生产服务功能集聚发展的局面和一二三深度融合发展的综合优势,建成支撑产业发展的引领区。
5、创新引领优势,在产业集群、要素集聚、功能集聚的基础上,产业发展动能由外在资源要素集聚向内在创新能力提升转变,创新能力的提升不仅仅指产业技术和产品创新,还包括体制机制创新、产业经营方式和模式创新、管理手段和方式的创新等方面,通过创新形成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并在产业发展综合水平上具有引领区域或全国产业发展的核心区。